Allan 分享 :《半斥與八両》

0
742
pixabay.com

【Sponsored】

發覺很多年青少女們每每到髮廊要求剪髮長度時,大約剪一至兩吋,但當我具體說明兩吋的長度時,他們又會覺得太多,根本對於長度的概念不太清楚,而我在於 30 多年的剪髮生涯裏,碰上不知幾多位因失戀而心想要作出巨大改變時,六吋、八时已是等閑事,而作為一位細心的髮型師,對於此類顧客會通過 consultation、在洗髪其間、以致正式剪髮前,總會再三諮詢顧客的確定,不會因情傷而作出魯莽的決定,才正式動剪。當然大部份的情傷者,經過洗髪時的開解或按摩護理的舒緩後,激動的情緒總會平復下來。

pixabay.com

舊式量度單位

而大家又有否察覺到每次剪髮時,總會要求髮型師剪「幾多幾多」吋,但很少人會用厘米去形容;又或者到裁縫師傅改衫的時候,只會要求師傅改短「幾多幾多吋」等…… 其實香港於 70 年代尾開始推行「十進制運動」,去到 90 年代中,經過 10 多年的推廣已經完全取代傳統的或英制的計算法。當然一些舊派師傅及傳統的行業,依然沿用以往的計算方法,在此就給大家懷念一下吧!

多年前在英國留學時,他們喜歡用 stone 作重量單位 ( 1 stone =14 磅),當每次問及體重時,又要把千克轉為磅,之後又要再轉 stone ,全因確實十分麻煩….

可能大部份讀者都清楚知道我外公以往是位裁縫師傅,當他們做樣板的時候都是用「吋」或「分」去做量度單位;而我父親以往是做塑膠工廠的,以往都是用舊式磅去磅重量,又或者是用那種「天秤」去量度色粉等,都是用一些比較舊派的工具。此等舊有的量度工具,在現今的市場裏已買少見少,如果大家有機會返到香港的話,可以到油麻地、新填地街一帶或上海街等舊區中,仍有一些店舖頭可尋覓到。

Advertisement
pixabay.com

另外小時候最愛是在藥材店裏跟伯伯買糖果、山楂餅或花塔餅等等,每次聽到他拿起那個「珠算」算盤快速地拍上拍落, 比起我用計算機還要快及準,相信年青的一代,恐怕還未有機會接觸過珠算的厲害,真希望在學校裏,下一代能夠學上那傳統的計算方法。

pixabay.com

當然雜貨店,金舖,依然會用「両」做計算單位,而以往到街市買東西的時候,那位姨姨總是將那個磅面向顧客,「明碼實價」相信是往日給顧客最基本的保證,當然到菜檔買蔬菜時另外「搭多棵蔥」等這種地道文化是窩心的,相比起超市裏的冷氣空調或華麗舒適的購物環境,舊式街市的濃厚人情味度,依然能夠留住一班婦女們的歡心。

最後不得不提香港的一種草根文化 :「 拾荒者」

pixabay.com

在加拿大我們有市政府回收 recycle 或 green depot 回收空樽;不幸地在香港有一大群年老的長者們,每日就是靠在街上搜尋空樽鐵罐,或紙皮等再拿去轉賣,( 你可以看到他們會用水把紙皮弄濕,全因為上磅的時候重量會多一點點)賺取丁點兒的生活費。

當你看到他們沒有尊嚴地生活,而想到他們年青的時候為社會貢獻的、付出的亦不少,有些地方的政府對於退休的長者們,醫療、住宿、生活各方面照顧真的是非常不足;

順帶一提,在疫情期間有一小部份的年青人,因為知道可以申請政府的「 E I 」而甘願坐在家中不工作,每月領取政府的救濟,相比起香港的這一羣長者們,自力更生、不怕艱苦,完全倚靠自己的雙手去生活,掙扎求存,希望那一小撮年青人能反省一下,能當上真正的未來棟樑、社會的希望吧!

fresh & co hair salon
高級髮型設計師 Allan

Allan簡介 : 從事髮型設計師 27年,於香港中區的髮型屋出任 director 多年。

Allan’s Instagram: @ hairbyallanjames

.

.

此文章由 fresh & co hair salon 高級髮型設計師 Allan 撰寫 。

(本文章意見及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與 Ai Channel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