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一定要開刀嗎?哪些人容易長骨刺?

0
1513

坊間有許多宣稱能治療骨刺,使骨刺消失的藥物,提醒大家,骨刺並不會因為吃藥而消失,這些都是誇張的說法。切記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由醫生開藥才是正確的作法!

骨刺是怎麼產生的?

骨刺通常是一種自然老化所產生的現象,因關節之間的磨損引發骨關節炎所致。骨關節炎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最典型的特徵為關節間軟骨的退化,導致骨刺的產生。

軟骨是覆蓋骨骼末端的光滑組織,健康的軟骨能使骨骼間相互滑動,也能減少運動帶來的衝擊力。

隨著年齡增長或使用姿勢不當,骨骼間的軟骨因長期承受壓力、磨損,就可能變薄或出現破裂。而骨骼長期摩擦之下,除了引發疼痛、腫脹,更可能使關節變形或長出骨刺。

Image: www.ihealth.com.tw

骨刺和椎間盤突出不一樣

椎間盤位於兩骨之間,若因重力或長期的壓力,椎間盤外圍的纖維輪就會慢慢突出,若壓迫到神經就會出現疼痛、麻木。

而骨刺則是因為骨質增生所致,與椎間盤突出的症狀類似,但成因並不相同,是兩種不一樣的疾病。

Advertisement

哪些人容易長骨刺?長在哪些部位?

骨刺的生成大多與關節退化、軟骨磨耗有關,較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不過某些關節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的族群,使軟骨過度磨損,年紀輕輕也可能長出骨刺。

  • 從事粗重工作
  • 體重過重
  • 中老年人
  • 運動過度
  • 久站、久坐的生活型態
  • 曾經骨折或韌帶受傷
  • 營養不良
  • 遺傳基因缺陷

骨刺通常好發於使用較頻繁的關節,像是頸椎、腰椎、膝關節、腳跟、手指、手肘。

—- 廣告後繼續 —-



長骨刺會有哪些症狀?

並非所有的骨刺都會出現症狀,因為生長部位的不同,所可能產生的症狀也不一樣。

骨刺所引起的症狀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 脊椎受到壓迫:會有行動不便與肢體僵硬的感覺,而肢體的力量也會受到影響。
  • 神經受到壓迫:會出現肢體麻木、針刺感,這種麻痛感可能會隨著神經分佈的區域走。如果神經長時間受到壓迫,區域內的肌肉可能萎縮或變得無力。

輕微的症狀可以透過休息、藥物、復健或物理治療來緩解。如果症狀較為嚴重,則由醫師評估進行手術治療。

骨刺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Image: www.ihealth.com.tw

並不是所有骨刺都必須接受治療,而是看骨刺生長的位置,以及對身體的影響而定。

一般來說,如果骨刺沒有壓迫到神經,那麼就不需要過度擔心,除非骨刺引發疼痛或影響肢體行動,就需要接受治療。不過確切的治療方式,必須由醫師診斷後才能決定。

常見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復健治療、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使用止痛藥、消炎藥、鎮靜劑、肌肉鬆弛劑等等,目的是減輕疼痛,紓緩症狀。
  • 復健治療:採用熱敷、超音波、電療、頸椎牽引術等等,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肌肉負擔;超音波及電療則可促進深層肌肉的血液循環,電療也可減輕關節疼痛及肌肉萎縮;頸部牽引能放鬆緊繃的肌肉,有助於消除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
  • 手術治療:關節鏡清創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骨刺一定要開刀嗎?

當藥物治療與復健治療超過三個月仍無法改善症狀時,就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生活保健方法*

雖然骨刺的產生屬於自然老化的過程,但如果從生活細節做起,就能減輕關節負擔,降低骨刺的發生率。

  • 避免久站、久坐,時常起身活動頸部、肩膀、腰椎,增加血液循環。
  • 坐姿、站姿要正確。
  • 均衡飲食,補充足夠營養。
  • 床鋪軟硬適中。
  • 適度運動,可使軟骨獲得關節液,有助於潤滑及營養。(非疼痛狀態)
  • 控制適當的體重,可減輕關節的負荷。

資料來源參考:  www.ihealth.com.tw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