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糖尿病前兆及症狀!七大控糖食物

0
1341

糖尿病其實是一種生活習慣病,罹患者飲食通常都吃太甜太油,又不愛運動,你也是嗎?現代人吃得太精緻、攝取過多營養,卻沒有相對的消耗,這樣下去,糖尿病很快就會找上你。但糖尿病是可以提前發現、控制的。

糖尿病前兆、症狀有哪些?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 Cleveland Clinic)資料指出,輕微的高血糖就可能對神經、腎臟和視網膜造成影響,而高血糖未能接受妥善治療的時間越久,傷害就越大。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內分泌、糖尿病與新陳代謝科醫師 Kevin Pantalone 更表示,許多糖尿病患確診時就已經出現腎臟與視網膜病變,因此患者「開始」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其實可能比確診早了大約5年。

因此,平時注意糖尿病的前兆,是避免罹患糖尿病的關鍵。由於糖尿病的前兆大多很輕微,民眾更需事先了解並多加觀察注意。

糖尿病的前兆包括:

上廁所的次數增加,特別是夜間頻尿:Kevin Pantalone 醫師表示,曾有病人是因為每次電視節目廣告時都要上廁所,被家人注意到異常而來就診。
感覺尿急、或有念珠菌感染:當腎臟無法過濾過多的血糖、導致尿液中出現糖份時,溫熱又濕潤的環境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與念珠菌感染。
沒有特意減肥的體重減輕:人體無法正常使用血糖,進而開始燃燒儲存的脂肪,導致體重異常減輕。
視力變差:高血糖可能導致水晶體變型,而使視力降低,視覺上的變化或是眼鏡度數的改變,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徵兆。
容易累:長期無法改善、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的疲累,背後的許多原因都與糖尿病或高血糖有關,例如腎臟受損與脫水(可能是頻尿引起,頻尿同時也會擾亂睡眠)。
皮膚變色:「黑色棘皮症」是指脖子後方縐摺處、指關節處的皮膚變黑的一種症狀,常與胰島素阻抗有關。

Advertisement

美國塔夫茨醫療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糖尿病逆轉計畫」創始主任 Michael Dansinger 醫師審訂的 文章也指出,一般人排尿的頻率約為每24小時4~7次,而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腎臟無法再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身體會製造更多的尿液以排出過多的糖,除了使患者更常跑廁所以外,也容易感到口渴,同時又增加尿液量,更加重頻尿症狀。

另一方面,由於身體將更多水分用在製造尿液上,其他部位的水分不足,也容易導致嘴巴乾燥、皮膚乾燥、皮膚癢等症狀發生。

糖尿病會有哪些症狀?

美國糖尿病學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資料列出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排尿次數增加
感覺口渴
感覺飢餓(甚至可能發生在進食期間)
極度疲累
視線模糊
傷口、瘀血癒合速度緩慢
即使增加食量,體重仍減輕(第一型糖尿病)
手腳刺痛、疼痛或感覺麻木(第二型糖尿病)

糖化血色素
糖化血色素(HbA1c)可透過抽血檢驗。
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可以反應身體最近三個月左右的血糖情況。
原理: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會形成糖化血色素,若血糖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也會愈高。因為葡萄糖黏著在血色素上不易脫落,加上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約為一百二十天。

飯後血糖
指從食物進入口中的那一刻開始後兩小時的血糖數值。
這時的血糖值可以看出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
最標準的檢測方法是接受75五公克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至少空腹8小時,喝下標準75公克的糖水後,等待兩小時後再抽血。

糖尿病高危險群
-肥胖
-高血壓
-高血脂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
-有多囊性卵巢或曾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

建議糖尿病高危險群,年過四十歲之後,每年除了要驗空腹血糖外,也要加驗糖化血色素及飯後血糖值,以免錯失了血糖控制的黃金期。

—- 廣告後繼續 —-




糖尿病的原因與種類

美國糖尿病、消化、腎臟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簡介了不同類型糖尿病的原因:

第一型糖尿病
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胰臟中製造胰島素的β細胞所致。科學家認為,第一型糖尿病是由於基因,或者病毒等環境因素所引起。

第二型糖尿病
是最常見的類型,由於生活習慣、基因等多項因素導致。
胰島素阻抗:人體肌肉、肝臟或脂肪細胞無法正常利用胰島素,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較難進入細胞;一開始胰臟會製造更多的胰島素以降低血糖,但當胰臟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時,血糖就會飆高。第二型糖尿病通常始於胰島素阻抗。
肥胖、運動不足:肥胖、過重或運動不足的人,都有較高的糖尿病風險。過重有時也會導致胰島素阻抗。此外,腹部脂肪也與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關。
基因與家族病史

妊娠糖尿病
科學家認為,懷孕期間發生的妊娠糖尿病,是由於孕婦荷爾蒙改變,加上遺傳因素與生活習慣所導致。由胎盤產生的荷爾蒙,可能因為胰臟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在懷孕晚期時引起妊娠糖尿病。體重過重、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家族糖尿病史都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機率。

其他與糖尿病相關原因
單基因糖尿病:由於某個基因的突變,使得胰臟製造胰島素能力不足,最常見的類行為新生兒糖尿病(出生6個月內)、年輕成年型糖尿病。
胰臟囊性纖維化:過於濃稠的黏液使胰臟結痂,因而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
血鐵沉積症:人體內儲存過多的鐵,堆積在胰臟等器官內導致受損。
庫興氏症候群:身體產生過多「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所致。
肢端肥大症:人體分泌過多生長激素。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狀腺產生過多的甲狀腺荷爾蒙。
胰臟炎、胰臟癌等疾病:導致β細胞受損、製造胰島素的能力降低,引起糖尿病。
部分藥物也可能使β細胞受損,或是影響胰島素的運作,導致糖尿病。

七個能幫忙控制血糖的食物,輕鬆預防糖尿病

漿果:

種類很多,但營養價值相似,無論是覆盆子、藍莓、草莓和蔓越莓都含有豐富抗氧化劑、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可以直接吃,也可加入原味優酪乳當點心吃。

糙米:富含纖維質,在飯後有飽足感,又不會大幅提升血糖的含量。糙米本身含鉻等多種礦物質,能促進脂質和糖的代謝,如果體內缺乏鉻,會使胰島素的功能降低,容易引起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因此糖尿病患者更應該預防鉻的流失,建議可多吃,如海藻類、糙米。每周吃兩份以上的糙米,可以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山藥:含有楊梅素,是幫助身體調節血糖的植化素,山藥含有胰島素分泌不可少的鎂和鋅等成分,以及維生素B1、B2,可促進血液中葡萄糖的代謝,其中黏滑成分由黏蛋白形成。它會包覆腸道內的食物,使糖分緩慢吸收,抑制飯後血糖急升,同時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不過要注意山藥是澱粉類,吃多了就不要再吃飯了!

洋蔥:


含有有機硫化合物稱烯丙基二硫醚,使體內胰島素增加,幫助血糖利用,洋蔥和糙米一樣含鉻,使胰島素發揮作用。另外,硫化合物也能防止血液中的血小板凝固,使血液流動通暢,還有消除自由基的功效,但不宜過量,每天吃50克(四分之一個)即可。

蘋果:

和山藥一樣富含楊梅素、綠原酸、阿魏酸等,都是調整血糖的植化素,蘋果的果膠能夠延後飯後血糖的上升,因此高血糖的人或糖尿病患,可以在飯後吃一些蘋果,延緩飯後血糖波動。

苦瓜:

含有苦瓜苷能刺激分泌胰島素,苦瓜有一種特殊多胜肽類,構造類似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苦瓜中的粗纖維、果膠不僅可以解決便祕,刺激腸道蠕動,還能幫助控制血糖。

地瓜葉:抗三高聖品!富含楊梅素,可讓血管中多餘血糖跑到細胞中用掉,而不會滯留血管,是抗血糖好菜!而且熱量低,具飽足感,可減少熱量攝取和降低膽固醇,有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它還含有豐富類黃酮素,每天吃300克,就能滿足一人一天維生素A、C、E及鐵的需求。

參考資料: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abetes/overview/symptoms-causes
http://www.diabetes.org/diabetes-basics/symptoms/
《57健康同學會》/作者:潘懷宗、隋安德、張雅芳、東森財經新聞台/出版社:凱特文化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