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隻入境美國新法規 引起了加國狗主的關注及無奈

0
106
pixabay.com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表示,由 8 月 1 日起,從 rabies-free (無狂犬病) 的加拿大進入美國的狗隻將要面臨與來自 high risk (高危) 狂犬病國家的狗主人相同的最新限制。

加拿大反擊,然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星期二更新了其政策,制定了狗主人在帶狗進入美國時必須遵守三類規則。

其中兩個類別涉及從高風險國家進入美國的狗隻,而第三個類別概述了從加拿大等低風險或無狂犬病的國家進入美國的狗狗規則。

雖然針對從加拿大入境的狗狗的規定可以讓狗主避免最繁瑣的規定,但這仍然需要採取新的措施,一些狗主人認為這些措施成本高昂,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排除要前往美國的旅行。

White modern device for searching tags. Two veterinarians are working with beagle dog in clinic.

其中一項要求 : 所有從加拿大進入美國的狗隻「都需要擁有可以用通用掃描儀檢測到的微晶片來識別牠們」。

Daniel Dickmeyer(迪克梅爾)住在 BC 省 Salt Spring Island (鹽泉島)。每隔幾個月就會越過邊境去美國西雅圖探望他的兒子、媳婦和孫子。

Advertisement

迪克梅爾 11 歲的黑色拉布拉多犬 April 每次都會和他一起旅行,她已接種狂犬病疫苗,但尚未植入晶片。

拉布拉多犬 April

克梅爾說 : “我知道這應該是一次安全的手術,但這裡要 200 元。”

“特別是在我們的島上,沒有足夠的獸醫可以安排,光是安排晶片流程就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衛生部長 Mark Holland (霍蘭德) 星期二警告稱,放鬆的規定可能只是暫時的,並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決定描述為九個月的「寬限期」。

霍蘭德說:“我們將繼續努力,確保九個月期限結束後,人們仍然可以帶著他們的狗來回邊境。”

本星期在網路上發布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規則並未提及寬限期。 CDC 在星期四的電子郵件中告訴 CBC News,新規定將持續到 2025 年 4 月 30 日。

聲明稱:”在此期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與行業合作夥伴、受這一過程影響的國家以及狗主人合作,評估長期方法,以有效保護美國社區和寵物免受狂犬病和其他傳染病的威脅,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狗對旅行者的負擔無狂犬病和低風險國家。”

如果寬限期不是永久的,那麼只有在植入晶片及接種過有效狂犬病疫苗的狗狗才會被允許進入美國。

這表示,迪克邁爾不僅要為 April 支付植入晶片費用,而且如果他想讓 April 一起去探望兒子的家人,還得給她注射兩次狂犬病疫苗。

新規定還要求狗主人填寫網上表格,並在過境時向邊境管制人員出示收據。

該表格可以在旅行當天填寫,適用於自表格簽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的多次旅行。

主人必須確認狗隻已在無狂犬病或低風險國家生活了至少六個月。

只要加拿大狗主人遵守這六個月的時間表,他們就不必再次證明狗已接種狂犬病疫苗。

對於那些計劃帶著狗狗返回加拿大的人來說,還有加拿大的規則和要求遵守,根據狗狗的年齡和目的。

一些狗主人說,更具爭議性的是,要求提供狗隻到達美國後的實際地址。

Carolyn Barone(巴羅恩)住在 BC 省南 Surrey 市,距離美國邊境兩個街區,她每星期都會帶著她的迷你臘腸犬 (Eddie) 越過邊境散步。

當她到邊境以南去買雜貨或加油時,她也經常帶著 Eddie 一起去。

迷你臘腸犬 (Eddie)

巴羅恩說,當她過境時,她總是把 Eddie 的疫苗接種記錄放在車裡,以前從未需要提供任何其他文件。

她說,新的實際地址要求可能會令這些旅行卻步。

“我不會去某個地址,我可能會帶牠穿過邊境去散步。”

其他狗主人告訴CBC 新聞,這項要求將影響他們進入美國,從加拿大的一個地方開車到另一個地方的便利,例如從安省 Sarnia 去 安省 Windsor,經美國密西根州94 號州際公路的旅行。

新制度下的另一項規定要求 : 所有從加拿大進入美國的狗狗現在必須至少六個月大。

來自美國緬因州的牧羊人 Ariane Stewart (阿麗亞娜) 表示,她從魁省的飼養員那裡購買牧羊犬,並依靠這些狗來經營她的生意。

她說:“當你需要那隻狗與你建立聯繫並且你想在四個月大時開始讓狗狗接觸綿羊時,在六個月大時養一隻狗可能為時已晚。”

她補充說:“這項法律使我無法在加拿大購買小狗。狗狗可以成為牧羊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拿大獸醫協會主席 Tim Arthur (阿瑟) 表示,在加拿大飼養的導盲犬和其他服務犬通常在六個月大之前就需要被運往美國進行訓練。

他說:”導盲犬團體讓小狗過境接受訓練,而這些團體將面臨障礙。”

.

.

資訊來源 : www.cb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