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頻道 Ai Channel | 愛民頓 | 埃德蒙頓 |

灰指甲7大危險群及預防方法

灰指甲常見的臨床特色有指甲增厚、變形、顏色改變,起初可能只在指甲末端需要修剪的部分,出現黃色、淺咖啡色的色澤,使指甲看起來變得不透明,並且指甲下方漸漸有角質增生、指甲變得鬆鬆的,容易有屑屑。 

你進浴室會穿拖鞋嗎?根據台灣皮膚科學會公布的一項最新「灰指甲居家認知大調查」發現,4成民眾會赤腳進入浴室,近7成民眾會和家人共用指甲刀,用後也幾乎沒有消毒,另有半數民眾會和家人共穿室內或室外拖鞋,而這些都是「灰指甲」傳染的原因。 

灰指甲小檔案

灰指甲是什麼?灰指甲症狀有哪些?

灰指甲是黴菌感染到指甲,導致指甲顏色改變、質地變的粗、厚、鬆鬆的,甚至還會引發不好聞的氣味,灰指甲只是俗稱,正確的英文叫做Onychomycosis,醫學上稱為甲癬。根據指甲被侵犯的位置不同,灰指甲有不同形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資料指出,灰指甲常見的症狀包括: 

灰指甲的分類

灰指甲病患逾三成是遭家人傳染

國內有170多萬人罹患灰指甲,其中超過3成、約50多萬人是遭家人傳染,灰指甲除了會讓腳指甲顏色、外觀改變,嚴重時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居家環境是造成灰指甲傳染的主要地點,但民眾普遍缺乏警覺性。根據統計顯示,我國灰指甲盛行率約8%、共170萬人,當中約33%患者是遭「居家感染」。灰指甲患者容易將黴菌留在指甲刀、拖鞋或浴室地板,尤其浴室環境潮濕,更有利黴菌大量孳生。 

糖尿病患罹患灰指甲機率高3倍

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指出,灰指甲的傳染性強,其中有7大族群是灰指甲的高危險群,更要注意容易造成「一人感染,全家中獎」的狀況。 

灰指甲7大危險群

  1. 糖尿病患者
  2. 香港腳患者
  3. 高齡長輩
  4. 足部有傷口
  5. 免疫力差
  6. 家中有灰指甲患者
  7. 經常赤腳行走於潮濕地面者

曾德朋說明,人在行走過程中,指甲的甲母細胞會將壞掉的指甲向外推,但長者因為較少行動,指甲外推的情形變少,壞掉的指甲只好改為「向上長」,這會使指甲愈來愈厚、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也愈來愈廣。 

他也指出,糖尿病患者因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比一般人感染灰指甲的機率高3倍,但超過7成民眾沒有特別注意家中糖尿病患者的指甲狀況,就容易讓家人暴露於風險中。 

—- 廣告後繼續 —-



灰指甲治療:口服與外用藥膏

灰指甲該如何治療?曾德朋回應,現有口服藥及外用藥膏兩種,但由於口服藥需經肝臟代謝,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若症狀輕微,多以外用藥膏優先,但使用前需先「銼甲」,可減少感染指甲面積,又能讓藥物更容易滲透發揮效用,所以一般坊間標榜「免銼甲」者,則多半只是保養液而非藥品。 

他也提醒,長輩常無法彎腰自行銼甲,家人幫忙時要注意銼甲留下的屑屑不要直接「吹走或順手拍掉」,而是要用抹布、紙巾擦拭,才能避免黴菌傳染。 

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列舉了治療灰指甲的方法:

  1. 口服藥物:常是治療灰指甲的第一選擇,能夠比局部外用藥物更迅速地清除感染,常用的藥物成分能幫助新的、未受感染的指甲生長,藉此慢慢取代受感染的部分。

    這類藥物通常需服用6~12周,但要到指甲完全長回來才比較能看到治療效果,過程約需4個月或更長,而對於65歲以上長者的治癒率也較低。

    口服抗真菌藥物的副作用,包括皮膚紅疹、肝臟損傷等,因此肝病患者、鬱血性心衰竭、服用特定藥物的人可能不建議使用,服藥期間也需定期進行血液檢測,以了解抗真菌藥物對身體的影響。

  2. 含藥物成分的指甲油:每天一次將藥物塗抹在指甲與周邊皮膚上,7天後再用酒精卸除,再開始新的循環,治療過程可能須持續一年。

  3. 含藥物成分的藥膏:指甲浸水泡軟後,將藥膏塗抹於感染處;塗藥前先抹一些含有尿素的乳液、或是由醫師先對指甲表面進行清創,讓指甲變薄後,能夠幫助藥物穿透堅硬的指甲表層,治療底下的黴菌。

  4. 另外,醫師可能也會建議暫時移除指甲,以便於直接對指甲下方受真菌感染的部位進行用藥。而如果感染的真菌類型對藥物沒有反應,病情嚴重或導致疼痛,醫師也可能會建議永久拔除指甲。

灰指甲預防方法

—- 廣告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