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頻道 Ai Channel | 愛民頓 | 埃德蒙頓 |

暈眩?手腳冰冷?了解貧血原因及治療方法

貧血?趕快補充營養就能補血?錯了!專業醫師提醒:現代社會豐衣足食,營養不良造成貧血的情況相當稀少,貧血的原因往往是缺鐵,甚至是疾病的徵兆。因此,與其感覺貧血就隨意補充營養品,更重要的是要找出貧血的原因並加以解決,才能真正改善貧血問題。 

貧血原因眾多,從幾乎毫無症狀的輕微貧血,到五年存活率不到30%的惡性疾病骨髓瘤都有可能,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醫師余垣斌曾在受訪時強調,貧血若不找出原因,只是拼命吃鐵劑補血,不但幫助不大,還可能讓我們錯過找出貧血原因的最佳時機。 

本文重點: 
貧血定義為何?貧血症狀有哪些?貧血會怎樣? 
貧血原因 
貧血怎麼辦?貧血吃什麼?貧血治療方法 

貧血定義為何?

血液中的紅血球負責將氧氣輸送到全身,若是紅血球數量,或是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過少,就可能會造成人體氧氣不足,也就是所謂的貧血。台灣醫事檢驗學會提供的資訊指出,貧血的判斷以血紅素含量為依據、平均血球容積為依據: 

  1. 血紅素含量:成年男性低於13.0 g/dL、女性低於12.0 g/dL。
  2. 平均血球容積:小於80fl稱為小球性貧血,大於100fl稱為大球性貧血,介於80~100fl間則是正球性貧血。

貧血症狀與徵兆:貧血症狀會有哪些?

貧血會帶來什麼症狀呢?貧血會使人體氧氣不足,造成心悸、喘氣、倦怠、頭痛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造成心臟肥大、心臟衰竭,最嚴重可能死亡。美國血液病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Hematology)列出了數種常見的貧血症狀: 

—- 廣告後繼續 —-



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資料指出,輕微的貧血可能沒有任何徵兆或症狀,或是出現疲倦、衰弱、皮膚蒼白或發黃等;隨著貧血加重,這些症狀也可能持續出現,或是變得更為明顯。 

而嚴重的貧血,則可能出現昏眩、頭暈、口渴加重、出汗、心跳加速但微弱、呼吸急促等症狀,也可能導致運動時腿部痙攣、呼吸短促、甚至是腦部和神經慎損。 

缺乏紅血球也可能增加心臟輸送含氧血液的負擔,引起心臟相關的各種症狀,包括心律不整、心雜音(heart murmur)、心臟肥大,甚至心臟衰竭。 

貧血高風險族群是誰?

女性是貧血的高風險族群,在台灣高達25%女性有貧血問題(日本貧血女性只有約10%)。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女性每天攝取鐵質約11毫克,低於建議攝取量15毫克。長期缺鐵,可能是台灣女性貧血主要原因之一。 

貧血原因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idicine)衛教資訊網站 「MedlinePlus」指出,貧血是指血液無法將足夠的氧氣運送至身體各個部位的症狀,主要有三大原因:失血、紅血球製造不足,以及紅血球分解速度過快。 

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的貧血衛教手冊,詳細解釋了造成貧血的三大原因: 

根據美國血液病學會資料,以下為常見的貧血類型;日本肥胖研究權威、醫學博士井上修二也提出,貧血的原因眾多,從簡單的缺乏營養素、缺鐵型貧血,一直到嚴重的再生不良性貧血,甚至血癌都有可能,大致上有以下類型: 

  1. 偏食、過度減肥:血紅素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若是偏食或過度減肥,可能會因為缺乏鐵質、蛋白質,使身體難以製造足量的血紅素,造成貧血。另外,人體需要靠維生素C幫助吸收鐵質,若是缺乏維生素C,也可能造成貧血。

  2. 生理期出血:女性每次生理期的出血量約25~60ml,健康的女性通常不會因此而貧血,但如果偏食、過度減肥,就有可能因此而貧血。

  3.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類型,患者以女性居多,通常是因為血液流失、或是身體吸收的鐵太少,導致體內鐵不足所引起。

    懷孕時母親會將體內鐵質透過胎盤優先供給胎兒;哺乳則是會讓鐵質透過母乳供給幼兒,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貧血。因此,懷孕前後都要積極透過飲食補充鐵質,才能讓母子都有足夠的營養。此外,為了減肥或其他原因而進行胃繞道手術,也可能會導致吸收不良而缺鐵。

    井上修二指出,外傷或消化道出血導致出血過多、過度節食、偏食、生理期、癌症使鐵攝取量不足等原因都會造成缺鐵性貧血。主要症狀有全身倦怠、頭痛、暈眩、呼吸急促等。

  4. 海洋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為一種遺傳疾病,因血紅素無法正常生成引起的貧血,台灣約有6~8%的人罹患。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許芯宜曾在文章中指出,輕度患者只有輕微貧血,通常不需治療;中度患者可能需要不定期輸血,甚至切除脾臟來減緩紅血球被破壞的速度;重度者可能在出生3~6個月大時就會發病,每2~3周須輸血一次,且長期輸血可能導致鐵質沉積,讓器官漸漸失去功能,最後心臟衰竭而夭折,只能透過骨髓移植治療,且失敗率高達40%,因此建議有生育計劃的夫妻最好能在產前接受篩檢。

  5.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種少見的骨髓衰竭疾病,血球幹細胞可能因為受到免疫系統攻擊而受損或不足,使骨髓無法製造足夠的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

    簡單來說就是骨髓的造血細胞異常,無法正常製造血液,和其他貧血不同的是,患者可能不只紅血球數低下,而是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三者都很低。根據「罕見疾病一點通─疾病資料庫」網站,兒童、成人都可能發生再生不良性貧血,症狀有臉色蒼白、倦怠、身體出現瘀青、出血點、紫斑等,而且變得容易發燒,甚至會致命的敗血症。

    此外,病毒感染、碘輻射、游離輻射、暴露在有毒物質中也可能導致再生不良性貧血。

    輕度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緩解,但重症者很難透過藥物改善,需透過骨髓移植治療。重症者若未接受治療,約有50%左右的患者,在半年內會因感染或出血而死亡,一年死亡率高達八成,甚至和癌症嚴重程度不相上下。

  6. 消化道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若是症狀嚴重,或是罹患胃癌、腸癌,都可能會因為出血引起貧血。
    1. 十二指腸潰瘍:壓力大、吸菸、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等原因,可能會引起胃部下方的十二指腸潰瘍,造成貧血、黑便、打嗝、倦怠等症狀。
    2. 胃潰瘍:飲酒、胃部有幽門螺旋桿菌或藥物副作用,容易傷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容易被胃酸破壞,造成潰瘍,引發貧血、黑便、腹部灼熱疼痛、吐血等症狀。
    3. 胃癌:遺傳、飲食習慣、環境造成的胃部惡性腫瘤,可能會有貧血、腹痛、嘔吐、下痢等症狀。
    4. 腸癌: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衛教資訊指出,貧血是臨床上常見的腸癌初期症狀之一。由於腫瘤少量出血不易從糞便中發覺,除了需藉糞便潛血反應定期檢查腸胃道健康外,如果有不明原因的貧血,也須將腸胃道的出血列入考慮。

  7. 子宮肌瘤: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更年期後婦女約有40~50%會有子宮肌瘤症狀。井上修二指出,雖然大部分子宮肌瘤沒有明顯症狀,但若是子宮肌瘤過大,會使生理痛更加強烈,還會讓經血量增加,並延長經期,造成貧血。

  8. 子宮內膜增生:好發於50~64歲,約有5%~25%可能演變成子宮內膜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高惠芬曾在受訪時指出,子宮內膜增生就是指子宮內膜厚度異常變厚,可能是因為遺傳、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因素造成的,會引起子宮大量出血而導致貧血。

  9. 慢性腎衰竭: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引發慢性腎衰竭,而有貧血、噁心嘔吐、皮膚搔癢、食慾不振等症狀。而且,井上修二認為,若是腎臟功能不良,還會讓幫助製造紅血球的荷爾蒙分泌減少,進一步引起貧血。不僅如此,若是腎臟功能過度衰弱,會引起尿毒症,造成嘔吐、失眠、意識不清等症狀。

  10. 白血病(血癌):骨髓造血細胞發生異常,導致血小板、正常白血球、紅血球不足,進而產生流鼻血、發燒不退、發炎、倦怠、臉色蒼白等症狀。仁愛醫院衛教資訊指出,白血病還可能因為白血球過低,造成細菌感染、發炎,嚴重時還可能會引發敗血症。

  11. 多發性骨髓瘤:一種血液癌症,好發於60~70歲族群,且男性較多。症狀有貧血、骨折、骨頭酸痛、頭痛、失明等。台灣多發性骨髓瘤研究室網站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不正常增生造成的惡性疾病,目前無法治癒,但能透過治療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為3~4年,透過血液幹細胞移植有機率增長存活時間至4~5年。

  12. 維生素缺乏導致的貧血:維生素B12、葉酸攝取不足也與貧血有關;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則是指消化道無法吸收維生素B12所導致的貧血。

  13. 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紅血球在脾臟或血液中受到破壞,可能與心臟瓣膜滲漏、動脈瘤、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或是紅血球先天性異常有關。而遺傳異常也可能影響血紅蛋白(hemoglobin)或紅血球的構造及功能,這類的疾病包括部分類型的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也稱為海洋性貧血),以及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 deficiency,即蠶豆症)。

  14. 鐮刀型貧血(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由於血紅蛋白異常,導致紅血球變硬、定型,無法穿過微血管而阻塞血液循環

—- 廣告後繼續 —-



貧血怎麼辦?貧血吃什麼?貧血治療方法

若是疑似有貧血的症狀,務必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才能找出貧血的元凶、對症下藥。只有真正解決造成貧血的原因,才能根治貧血。而若是營養不均衡、缺鐵造成的貧血,井上修二認為以下方式能夠改善:

  1. 飲食習慣:

    攝取富含蛋白質、鐵質的食物能改善貧血,推薦肝臟、菠菜、肉類、魚類、蛋、豆製品、乳製品等食物。另外,也要記得補充維生素C,幫助鐵質吸收。另外,攝取足量的維生素B12有助造血功能正常,因此也建議補充雞蛋、紫菜、牛奶、海苔等食物,吃全素的人則建議補充綜合維生素。

  2. 補充鐵劑:

    市售的鐵劑也能夠有效補充鐵質,但也提醒您,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衛教資訊指出,鐵劑應避免和制酸劑、茶、四環徽素一同服用,且可能會刺激胃,造成腹痛、噁心、黑便等症狀。且服用任何市售成藥、營養品之前還是要先諮詢專業醫師、藥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