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痛苦的惡夢與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風險增加有關,但常做惡夢對於一般人的腦功能影響尚不清楚。然而根據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一項最新研究,在中年經歷頻繁惡夢的人,更有可能在未來被診斷出失智症。
這項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旗下臨床醫學期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研究表明,在失智症的特徵性記憶和思維問題出現之前幾十年,惡夢可能早已普遍發生人們的睡眠階段。
惡夢頻率可用於識別失智高風險者
伯明罕大學腦健康中心臨床研究員 Abdimi Otaiku 博士表示,研究首次證明,令人痛苦的夢境或惡夢可能與健康中年人的失智和認知能力下降風險有關。這個發現相當重要,因為失智可以在早期就被識別出來的風險指標很少。雖然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關聯,但惡夢可能是識別失智高風險者的有用方法,可以提前制定策略來減緩疾病發作。
在這項研究中,Otaiku 博士調查了美國 3 個社區的長期數據,其中包括 600 多名年齡在 35 至 64 歲之間的中年男性和女性,以及 2,600 名 79 歲以上的長者。所有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均未失智,中年人平均追蹤 9 年,老年人平均追蹤 5 年。
該研究在 2002 年至 2012 年間開始蒐集數據,參與者完成了一系列問卷調查,像是「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其中包括關於惡夢頻率的問題。研究人員使用統計軟體分析這些數據,以確定惡夢頻率較高的人是否更有可能遭遇認知能力下降並被診斷出失智症。
常做惡夢與男性失智風險有更強的關聯
研究發現,一般來說老年人被診斷出失智症的可能性則是 2 倍,然而每週都做惡夢、年齡在 35 到 64 歲的中年人,在接下來的 10 年中經歷認知能力衰退的可能性是 4 倍,失智風險甚至比老年人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頻繁惡夢與失智的關聯,男性比女性強得多。根據研究分析,每週做惡夢年長男性的失智風險是沒做惡夢年長男性的 5 倍,但對於女性來說,頻繁惡夢的失智風險僅增加 41%。
該研究的下一步將調查年輕人的惡夢是否可預測未來的失智風險,以及其他夢境特徵是否也與失智症有關,例如人們對於夢境的記憶和生動程度。研究人員也將使用腦電圖(EEG)和磁振造影(MRI)技術,藉此調查健康成人與失智症患者惡夢的神經生物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