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如何分辨食物寒熱性

0
1368

寒性食物不代表是冷的,中醫裡食物的寒熱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熱茶也可能是寒性。

食物屬性分三種:寒性、熱性或平性

中醫分辨寒涼溫熱並不是靠口感,而是我們把食物吃下去之後,身體感覺到的溫度。

例如,我們喝了一杯涼掉的薑茶,但身體還是會有發熱感,這就表示薑屬於熱性;我們喝一杯熱熱的薄荷茶,身體卻會感覺涼涼的,所以薄荷屬於寒性。

古代的中醫師們,就是靠著這樣的經驗累積,將食材的冷熱一個個記錄下來,才會出現如今的食物寒熱表喔!

—- 廣告後繼續 —-

Advertisement

width=width=


溫熱性食物:身體會發熱甚至發燙,適合寒性、手腳冰冷、循環不佳的體質食用。例如薑、胡椒、辣椒、核桃、龍眼、牛肉。

平性食物:身體溫度不會有太大變化,各種體質都可食用。例如玉米、蕃薯、豆類、花生、米飯、豬肉、雞肉。

寒涼性食物:身體體溫會下降甚至發冷,適合熱性、容易發熱口渴的體質食用。例如薄荷、綠茶、青菜、瓜類、橘子、海鮮、海鹽。

如何調整食物寒熱性

「那是不是寒性體質的人,所有寒涼食物都不能吃了呢?」

「大多數的蔬菜都是涼性的,我會手腳冰冷是不是要少吃啊?」

其實不是喔!食物的寒熱性可以隨我們的調理方式改變,例如我們在煮菜時,放一點熱性的蔥、薑、蒜去調理,就可以調整食物的寒涼性質。

若是熱性太強的食物,例如牛肉,可以先用少許海鹽泡過再來料理,就可以去掉牛肉的熱性喔!

如果你的體質不是特別虛寒或燥熱,平常的飲食最好以平性為主,但!是!可不是只吃平性食物就好。因為不同食物中都有重要養分,應該均衡攝取,只要食用涼性、熱性食物時善加調理,就能讓身體保持平衡了。

資料來源:熱茶也可能是寒性?食物寒熱性這樣分辨!